4月18日下午,受葡萄京娱网站邀请,北京语言大学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姜丽萍教授在千佛山校区教学三楼3446会议室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汉语课堂教学的本质: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的精彩学术报告。学院全体业务教师、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由副院长王其和教授主持。
姜丽萍教授首先介绍了本场报告会的整体结构,从对外汉语教师应当具备的两大基本素质入手,提出对外汉语教师要在全面了解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的基础之上教授语言知识、传递文化,同时注重教学技能的锻炼和提升,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姜丽萍教授重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以及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将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讲授、情感目标的达成以及学习策略的引导等内容贯穿其中,思路清晰,语言风趣。姜教授以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作为有效案例,引导在座师生从意义和语境出发讲授汉语课程,结合自己在国内外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发现,对师生提出的问题给予了中肯的意见,如减少不必要的语言和规则说明、利用动态图片有效地展示语法知识、注重课堂活动设计的创新性和趣味性等等。
姜教授的报告坚持深入浅出的原则,从大的模块入手,结合案例,以小见大,向在座师生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教学的本质,语言生动、幽默。报告从知识、技能、情感等三方面来界定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将具体的教学方法细分为复习、讲授、提问和活动四个方面,并对各方面的相关内容逐一进行解释,如:在语法点的提问过程中,要坚持多元问题逐个抛出:封闭性问题先行,结合课本中的实例和日常生活的实际造句,引导学生完成语法单位的替换;归纳性、迁移性的问题紧跟其后,待问题的数量足够以后再进行归纳和总结;然后通过随堂作业、课后作业等来帮助学生记忆;最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水平,适时地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借助原有知识,实现输出的目标。最后,姜教授指出知识的讲授要注重趣味性、直观性和规律性,要注重联系实际,并针对教学环境和学生的接受程度尝试抛出具备探索性的问题。
最后,姜教授就对外汉语教师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动情地讲解。从“三教”的问题出发,结合所见所闻,跟在座的师生分享了教学实践和随堂观察中遇到的现象,结合现象进一步诠释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姜教授认为教师的教学应遵循“最近发展区”的原则,首先给学生分配难度稍高于原有语言水平的任务,调动其他们的积极性,待学生水平最近发展区水平以后再进入下一个最近发展区的学习,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发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实现语言水平的持续提高。同时,要学会利用有限的教学环境营造好的氛围,为汉语学习者,特别是海外低龄汉语学习者,提供一个接近于目的语环境又贴近学生文化和特点的学习环境。此外,她还提出了“寓教于乐”的观点,以活泼生动的案例向在座的师生展示了如何利用既有条件实现沉浸式教学模式。最后,姜教授鼓励新手教师要秉持工匠精神,仔细备课,反复琢磨,不能急于求成,呀在不断地积累和实践中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报告始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艰深的理论寓于活泼的案例和幽默风趣的语言中,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场提问环节,学生从学情、教法、教材使用、应试辅导多个角度积极踊跃地向姜教授提问,内容涉及新手教师的课堂管理、非汉语母语者的语音输入与输出、HSK考试辅导方式技巧、国别化教材的改编与使用等多个方面。姜教授对这些问题予以了高度的评价,并提出了切实的解决办法,如:注重老教师与新教师之间的传、帮、带;坚持主题式教学和任务式教学并行的方法;坚持教学内容上的以旧带新;在初学者的学习中可以适当地使用其母语辅助教学;充分认识到汉语教材本土化的优势等等。
经过两个多小时充分而热烈的报告与交流,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大家对汉语教学的备、教、练、用等情况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有助于今后教学实践在更具有针对性。
会后,姜教授还与葡萄京娱网站的业务教师进行了深入而有效的座谈。大家就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前沿和特点问题交流了看法。姜教授针对我院教师提出的、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意见和建议。本次报告会的成功举办,必将进一步促进我院师生教学能力的提升,为我院今后的教学和科研产出助力。
姜丽萍,北京语言大学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教学法、教材研究和教师培养研究。出版专著、合著共9部;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研制国家汉办《HUSK考试大纲》和《YCT考试大纲及应考指南》、主编国家汉办授权教材《HSK标准教程》系列等5部80多册;主持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国家汉办项目等9项。担任《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版)、《汉语国际教育学报》的编委。受国家汉办和学校派遣多次到美国、日本、泰国、英国、古巴、墨西哥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讲学、培训、交流。